在这三个互相独立又关联甚密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第一个。当谜底揭晓,关于上帝的真相赤裸裸地呈现,接下来的两个故事就不再被神秘面纱笼罩了。
托马斯失去了至亲,开始倒着走路,以此来背对悲苦,反抗上帝。他被同病相怜的塞万提斯指引,前往葡萄牙高山区寻找神父的“礼物”。在托马斯探寻高山区秘密的坎坷的公路之旅中,一段又一段地穿插着乌利塞斯在圣多美日渐绝望的日记。
在那片湿热的土地上,前去救赎那些非洲奴隶的神父却发现他们这些白人,这些冠冕堂皇的神职人员,这些自诩为神的代言人的人,与这些沉默的奴隶相比并没有更优越的等级。
她猜到从我这里得不到任何东西。我什么也没说。我的舌尖上不再有任何言不由衷的布道词句。我蜕变了。我看见了。我已经看见了。我看清了。那短短一瞥让我看清了一种不幸,在此之前,它从未在我心中激起涟漪。步入囚室时,我以为自己是一名基督徒,出来时,我明白自己其实是一个罗马士兵。我们与野兽无异。 我今天再去的时候,她们都死了,尸体已经被拖走焚烧。如今她们自由了,一直以来,她们本该如此自由。
人们是平等的,这些被视为劣等的可能还没有从猿猴彻底蜕变为人类的种族,这些“黑猩猩”,与他们是平等的。
我们是直立行走的猿猴,而非堕落凡尘的天使。
我们与上帝之间并不存在更神圣的联系,我们不过是动物。残酷的事实,宗教的真相。神父开始制作那件“礼物”,那件托马斯舍弃一切去追寻最终却令他崩溃的礼物。在那件礼物对宗教的挑衅中,上帝被击溃了。
如果按照第二部分玛利亚的启示来解读本书这个寓言故事,那么第一部分的无家可归就对应了圣经中的耶稣之死。
第二部分是两个失去挚爱之人奇异的邂逅。黑猩猩怀抱小熊崽在悲痛之人的尸身里重生,而钻进丈夫身体的老妇又象征着什么呢,借玛利亚之名,或许正是孕育新希望的圣母。
在爱与牺牲中,上帝之子获得了重生,用理性重新捡拾起信仰的人,在绝望中获得救赎。
第三部分是彼得的寻根之旅,家园,彼得的家园,黑猩猩奥多的家园,本的家园。彼得在向奥多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时间的永恒。
真正令他惊讶的是那些把自己降低到奥多的“低等”身份的举动。因为那才是真实。在奥多掌握了煮粥这种简单的人类把戏的同时,彼得学会了一项困难的动物技能:无为。他学会了如何从时间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凝视时间本身。以他的观察,奥多在大多数时间里做的就是这件事:沉浸在时间里,仿佛坐在一条河里,看水流过。这是很难的一课。只是坐在那里,简单地存在。
在那只美丽的伊比利亚犀牛的指引下,人与动物在永恒时空里找到了家园。
神明在这个寓言里表现为什么,也许,他是那个送子金童,也许,他是那只伊比利亚犀牛。而那种犀牛,早已绝迹,只是以独角兽一般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众多传说里。它的出现是神迹,是神明的昭示。
在葡萄牙高山区的那片荒野里,和那些伫立千年的巨石一样,时间静默不语。信仰的毁灭是使人无家可归的原由,那么只有从永恒中寻找信仰,才能拥有永恒的家园。
这就是家
知夏点评葡萄牙的高山:在这三个互相独立又关联甚密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第一个。当谜底揭晓,关于上帝的真相赤裸裸地呈现,接下来的两个故事就不再被神秘面纱笼罩了。托马斯失去了至亲,开始倒着走路,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