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
1.无家可归
2.归途
3.家园
开启一场静默的真相之旅。
1.无家可归
1904年的葡萄牙里斯本,有一个叫托马斯的人,在一个星期之内痛失三位至亲之人,为了表达对上帝抗议他开始倒着走路。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了一本来自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叫乌利塞斯神父的日记,里面描述到一件由神父打造的礼物。托马斯猜测这是一个可以把基督教搅得天翻地覆的十字架苦像,为了对上帝进行反抗,他开着伯父借给他的雷诺汽车踏上了这段注定曲折坎坷的路途。
最终他在葡萄牙高山区图伊泽洛村找到了那件圣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像,而是一只黑猩猩代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托马斯彻底崩溃了。
故事的最后作者才把礼物的意义娓娓道来:我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动物。这就是我们,我们只有自己,仅此而已——我们与上帝之间并不存在更神圣的联系。我们由进化而来,并非是主宰谁的生死。(“黑猩猩”并非指真正的猩猩,而是指非洲黑人。当时的欧洲白人视黑人为动物。
2.归途
第二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938年的跨年夜,病理医师欧塞比奥在办公室值班时妻子玛利亚的来访并和他聊起了关于四福音书和阿加莎的侦探小说的关联,谈到了耶稣的生平。用很多迂回曲折的论点来支撑说明欧塞比奥在阅读自己最爱的作家作品时可以获得更崇高的宗教慰藉。(很迷)然后玛利亚告别欧赛比奥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临走时送给医师一本阿加莎写的《死亡约会》。
第一个阶段告一段落,随即第二个阶段是来自葡萄牙高山区的图伊泽洛村的玛利亚,在医师的妻子的探访之后,拖着一个破旧的手提箱来到了办公室。
手提箱里装的正是玛丽亚的丈夫拉斐尔的尸体,她来拜访医生就是为了找寻丈夫是“怎么活的”。原来夫妻俩的儿子在五岁那年死了,(从描写推测孩子是被寻找苦相的托马斯撞死的,托马斯开车往图伊泽洛的路上撞死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小男孩)从此,拉斐尔也开始倒着走路,满怀悲伤,并把孩子称为小熊崽。玛利亚拜托医生从脚解剖丈夫,拉斐尔的每一个部位都找到了不同的物品,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最后在拉斐尔的胸腹之内发现了一只黑猩猩,而它的臂弯里抱着一只小熊崽。
玛利亚让医生把自己和他们都缝合在拉斐尔的腹腔里,找到了回家的路。呼应主题,归途。
故事的最后,作者借用第三人视角为我们还原了医生的妻子早在过年夜之前就已经死亡了。(这里我不能明白的是谁杀了妻子玛利亚?)
3.家园
1980年,加拿大参议员彼得在失去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克拉拉之后,命运般的遇到了一只黑猩猩——奥多。他放弃了身上一切的世俗物品,带上奥多踏上了寻根之旅,从里斯本到图伊泽洛,最终在图伊泽洛租房定居。彼得与奥多玩耍和嘻戏,回归自然。
彼得在房子里发现了一个箱子,那这个箱子装满了从拉菲尔身上解剖下来的物品,还有医生的解剖说明。而彼得也惊讶的发现他现在住的房子,正是他的祖宅,而拉斐尔则是彼得的叔姥爷,就是彼得父亲的兄弟。
一切疑云在此拨开。1904-1938-1980,70多年间的三个故事,串联在一起。
几个主人公都痛失所爱,或多或少的踏上路途,从里斯本到图伊泽洛,托马斯是无家可归,彼得是找到家园,玛利亚从图伊泽洛到布拉干萨是归途。
托马斯撞死的那个金发碧眼的小男孩被当地人称为金童,大家都相信他能带来孩子,大家都爱他,尤其是女性。象征着耶稣,而玛利亚之所以叫玛利亚也不是巧合。
总体来说魔幻小说读起来容不得你粗心大意,作者的每一处隐喻和比喻还有埋笔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很多的插叙和隐喻,如果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
比如说:
三个故事都在一些地方用或浓或淡的笔墨写了“这就是家”这句话,可能代指发现了生命的归宿。
黑猩猩都作为线索出现在三个故事里,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出现在拉斐尔的腹腔代表他的黑猩猩和陪伴着彼得身边的奥多,这是否代表了耶稣由死向生的过程。
多拉濒死时手里紧拽着的十字架苦像是否呼应了第二段医生的妻子玛利亚的解说,耶稣下葬时没有男人,只有女人。
而奥多吸引的十二条狗是否也是在隐喻耶稣的十二门徒和教众。
我还有一惑就是葡萄牙高山区的犀牛代表着什么?
个人认为第二段医生的妻子在讲述和连接推理小说和耶稣的时候,还是很冗长的,有点枯燥。
Anyway,因为我并不信奉宗教,耶稣,《圣经》对我来说更是遥不可及,所以读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遥远,但这并不妨碍我欣赏作者的小说,和用贫瘠的感受力去感受一些爱一些和平以及一点(编不出来了。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