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在Google Scholar的结果显示有超过万次引用。该理论,是分析社会网络如何增进个人成就与社会接纳的有效工具。《社会资本》一书,阐述了行动者如何在工具性或情感性需要的驱动下,同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从而获取资源与更好的回报。该书综合了着名社会学家林南老师20多年来在社会资源与工具性行动中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社会资本在网络与声望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理解社会不平等与社会结构位置资源的差异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个社会人所拥有的的资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人力资本,这是由个人所拥有的的资源组成;第二,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获取的资源。
社会资本理论,讨论了嵌入在个体的社会网中的资源,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使个体行动受益。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资本是建立在社会交换的互惠补偿义务假定之上的,即,在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并真的不拥有资源,而是临时借取的。
资源,是指社会中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是先赋的,也可以是自致的,具有维持和促进个体生存延续的功效。
价值,是指施加在这些物品上的规范性判断,对于大部分社会而言,是与财富、声望、权利相一致的。社会资本理论,关注个体为了维持资源,或获得有价值资源,而采取的行动。其中,为了维持现有资源而采取的行动,为情感性行动,主要遵循同质性互动原则,以等级制结构中,拥有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特征、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对彼此的资源予以认可及相互保护。为了获得有价值的额外资源而采取的行动,为工具性行动,遵循异质性互动原则,即,有效的工具性行动往往指向拥有非相似资源的人。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适用于关于目标信息传播不完善的不完备市场,也就是说,只有当搜寻者不能直接了解要找的人时,才需要关系。因而,在一个非扁平的,结构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存在着网络位置和结构位置带来的不同效应。而这种结构性网络,通常在有价值资源的分布、位置的数量、权威的层级和占据者的数量方面形成金字塔结构,塔底人数众多,越往上走,人数陡减,但资源越集中。
林南围绕社会资本,提出了七大命题。
首先,关于社会资本的回报,有一个核心命题:社会资本命题。
获取和使用好的社会资本导致更成功的行动,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正相关,并且对于情感性和工具性行动皆有效。行动者使用三种类型社会关系资源作为社会资本的内容:财富、权利、声望。而每种资本都具有三个共同特征:
(1)达高性。自我通过社会关系可以在等级制结构中触及的最顶端位置的资源。位置以所拥有的有价值资源为特征,反映了结构中和社区中的相对地位、阶级和权威。
(2)异质性。自我通过跨越结构等级制位置的社会关系可触及的资源的纵向幅度。拥有全是相同位置的社会关系,并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关系所提供的资源的类型、层级、和数量的异质性,才是好的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标准。
(3)广泛性。自我通过社会关系触及的位置及其嵌入性资源的多样性。
其次,关于社会资本的获取,有六大命题。
命题一:地位强度命题。在社会结构中,初始位置相对高的人在获取和动员拥有好的资源的社会关系上具有优势,初始位置越高,占据者越可能获取更多高价值的资源。
命题二:强关系命题。可获取的资源,与同自我共享更强烈情感的人的社会关系是正相关的,关系越强,越可能共享和交换资源,且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可能正向地影响情感性行动的成功。
命题三:弱关系命题。弱关系更有助于接触到异质性资源。关系越弱,自我在工具性行动中越可能获取好的社会资本。在一个社会圈子的成员中,关于更大的社会结构的知识是同质的,如果个体需要不同的信息,则需要在不同的、而不是自己的社会圈子中寻找。不同社会圈子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洞”或桥梁。由于为了维持与其他社会圈子的关系,可能会降低与自己圈中人的互动,因此,处于桥梁位置的个体往往在各自社会圈子的边缘。
命题四:位置强度命题。个体越靠近网络中的桥梁,在工具性行动中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好。社会桥是指社会网中两个个体行动者之间的联系,桥的缺乏会导致一个关系丛断裂为两个分离的关系丛。根据伯特的结构洞理论,由于两个联系之间非多余的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附加的,而不是重叠的网络效用。社会桥,即是用来跨越结构洞的关系丛之间的联系渠道,控制着信息的流动。
命题五:位置-地位相交命题。对于工具性行动,位置强度由桥梁所连接的不同资源而定。桥梁的战略位置的优势,取决于桥梁所接近的结点的资源的相对丰富度。好的社会资本的获取,往往发生在连接相对较高等级制位置上的桥梁位置上的个体行动者身上。
命题六:结构相依命题。对位于等级制顶部及底部附近的行动者而言,网络运作效应受到等级制结构的限制。结构底层的行动者,由于同质性群体规模庞大,因此强关系互动更多,从而减少了弱关系互动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进行有意义、有效的行动。同时,上层结构的行动者,由于较少有激励去采取打破结构效应的行动,因此,也更少与结构中其他位置行动者互动。由此可得,在等级制结构的中部,由于邻近的社会位置规模相似,机会结构具有延展性,纵向接触范围大,因而具有进行最为有效行动的机会。
林南老师在《社会资本》的序言中写到:社会学是研究行动者如何对社会关系进行选择的学科,探讨行动的动机,考察哪些选择在社会关系中是有用的,还要研究这些选择的结果。因此,社会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结构机会与限制下的选择行为。
了解社会资本理论,有助于透过纷杂的社会关系,瞥见人际互动的底层结构。将原本看似无序随机的社交行为,整理成清晰的动机模型,为读者提供了一场严肃而不失趣味的社会学讨论,也更引发了每一个人关于自我所身处的社会结构性质的思考,以及对于处于底层社会结构中的个体所面对的结构性限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