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不曾了解的“电子刑侦”新手段~
悬疑推理作品一向是我阅读的首选,原因有三:
一是有机会详细了解一起案件的侦破手法和流程,涉足现实绝无可能涉及的领域,有一种猎奇的快感;
二是复杂烧脑的案情加上背后深刻的人性与现实,能使人下意识全神投入,并带来很深的触动与思考;
三是能通过主人公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即便身为理科生,可逻辑思维一向是我的弱项。
紫金陈曾说自己不擅长写“猜凶手”的作品,对,却也不对。
曾读过他的本格推理作品——谋官系列与无证之罪系列,的确非常精彩,也让从没接触过本格的我拥有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于是一直期待着这一系列的延续。
没有等到续作,却等来了《追踪师》,应该算是“猜凶手”型的作品,却在故事之初就主动带着读者们把视线放在了凶手身上,接着众多线索纷至沓来,心底坚定相信的答案开始动摇,真相始终隔着一层“窗户纸”若隐若现,简直吊足了胃口,于是等到了揭开谜底的大结局只觉得分外酣畅淋漓。
值得一提的是,《追踪师》主人公夏明依旧如同紫大笔下的其他主角般出身浙大,还是熟悉的配方,换汤换药不换碗。
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一步错步步错铤而走险为名利;
幕后真凶一念之差走上犯罪道路,从此万劫不复再难收手,为了名利设计遥控连环窃案的阴谋败露,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当然书中没有详述他的结局。
另一部分是痴心男深情女戏假情真终团圆。
痴情男为让父母接受女友的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几乎骗过所有人,却也因此被幕后大boss盯上了,还好最后有惊无险,大概会大事化小圆满收场。
抛开主角不谈,书中的配角形象刻画的相当成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奇和刘齐。
林奇,刑侦大队队长,能力一般,说话很有“技巧”,贪功冒进,行事莽撞,尤其喜欢事后诸葛亮。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其他人得出结论,解释给他听后,他总是会说这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或是受到你们的启发,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然后复述对方的分析结果……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人物,对于调和紧张的气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齐,退伍特种兵出身,训练意外受伤口不能言,却不擅长手语。对共经生死的兄弟近乎言听计从,只在感情方面有自己的坚持,可惜一颗真心错付,直到最后一刻,他还记挂着他的淇淇,最后一通电话却只得到了冷言冷语的讥讽与不耐。整个故事里最让人心生同情的角色,再决绝狠辣的人,也会在心中保留一片柔软的净土。
全文悬念迭起,设计新颖,节奏把控的很舒服,篇幅很短,适合一气呵成的阅读。
轿车如何以“高铁的速度”直线穿越城区,避开所有监控,直接出现在郊外?
劫匪如何不经过小区保安监控,直接出现在受害人家门口,得手后又消失无踪?
一家两口神秘失踪,财物安然无恙,为何独独丢了床上二件套?
没看书前有过很多猜测,带着满满的好奇心翻开了《追踪师》,看到结果不由得感叹原来如此。很多疑问就是这样,答案也许没那么神奇,只是我们恰好走入了思维盲区。
这是一个关于一念之差的故事,走错一步后痛改前非,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谅解,走错一步后一条路走到黑,等待他的就是法律的制裁……
读过很多侦查手法迥异的推理作品:
以“犯罪心理学”为主的《心理罪》,
以“法医鉴定”为主的《法医秦明》,
以“痕迹检验”为主的《尸案调查科》,
还有思维缜密看重细节的《死亡通知单》,
不愿将各有千秋的佳作横向比较,但不得不说,以“电子刑侦”为主的作品《追踪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推理迷们不妨翻开看看,尝尝新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