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到《牛虻》,三本书的主人公都向读者安利了后一本书籍,而我也正是如此所看下来,虽然在阅读之前就大概会了解本文的写作大意,但是自己读下来的感受却是有些大相径庭,这可能与自己并非处于革命年代时期有很大关系吧!但不得不说,这三本书真的有使读者潸然泪下之魄,读完三者中每一本我都仿佛被陷进主人公的情感漩涡里,十级别的代入感让我实在控制不住泪腺的爆发。而读《牛虻》,亚瑟的性格执拗和政治偏激其实都是来自于情感方面,在小时候由于自己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世,接受者基督教的信条和滋养,拥有大爱和宽恕之心,即使面对”哥嫂”的不待见,也会觉得世界是值得爱的,但意外地踏上意大利解放政治之路,被心爱的人误会硬生生地挨了一巴掌,又得知从小的精神寄托和榜样竟是一个本身就愧于基督信义的虚伪欺瞒之人,或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情感至上原则,使他踏上借假死离家之旅,后来的种种悲惨经历,和长达十多年的夜夜噩梦,都是围绕着那份欺瞒、虚伪和谎言,索性也真是这份爱恨交加的复合物才使他有活下去的动力:斗争,与这份虚假的、予人以蒙蔽和麻木的上帝神论斗争!!!!!!!但当真的再次遇到自己小时候的精神伟岸和挚爱之人时,这份情感又使他故意表现的那么偏激,然而……结局……
在牛虻选择沦为阶下之囚时,还是对”神父”报以希望,或者说对世界报以希望,可是,可悲的是,这样的希望却要拿无畏的生命去换取……多么讽刺的结局!!!!!!!!!即便是你蒙泰尼里最后真的承认了,但你也失去了,再次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上一次是情感摧残,这一次连尸骨都要夺走!!!!!!!
但牛虻的精神到底是值得学习的吗??如果说蒙泰尼里被上帝论蒙蔽了双眼,那么牛虻的情感呢?是不是也被感性和主观意识牵住了缰绳??????
从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到《牛虻》
Jermay,Gar点评牛虻:从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到《牛虻》,三本书的主人公都向读者安利了后一本书籍,而我也正是如此所看下来,虽然在阅读之前就大概会了解本文的写作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