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有个妹妹
——读《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是一篇演讲,但是却如此诗性,如果没有耐心,想急于知道结论,会觉得它凌乱。在备课的间隙,阅读变成放松的方式时,我不急于寻找结论,只是顺着伍尔夫的文字一起流淌,炎炎夏日,消除燥热。
当严肃的话题变成消遣时,你会轻松许多。我没有正襟危坐,拿着一只笔勾画批注,没有仔细研究前后文的关系,推敲字句。虽然溪流背后是伍尔夫有关女性和小说的谨慎思考。不知道是否也算不求甚解。但是确实有所会意。
全书围绕的女性创作需要物质基础来谈,叙述了历史上许多女性创作的局限,伍尔夫指出这样的局限正是由于女性长期以来不平等的地位。而这样的不平等在男性的衬托下尤为明显。读时,内心的波澜主要在体现在这方面——
拿破仑和墨索里尼要强调女性的劣等,如果女性不劣等,他们就无法膨胀。
占上风的是男性价值观。简单来说,足球和运动很“重要”;而追求时尚、购买衣物是“小事”。这种价值观必然会从生活渗透进小说之中。
还有一句来自约翰·兰登·戴维斯先生的终极警告,他说“当人们不再需要孩子,我们就不再需要女人”。
稍不留神就制造到男女对立的撕扯中去了。但是我想这并不是作者的初衷,她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这样的事实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学中显而易见。千年的文化史中,能数出的女性名字少之又少。蔡文姬、李清照,他们显得如此孤独。
伍尔夫可以细数出英国多位女性小说家,即使他们只围绕着家庭生活书写,但是已然幸运。中国文学中女性更多是被男性书写,让夫妻代替君臣,委婉说自己的怨愤。或者女性也只是狐媚鬼魂,写才子佳人恋爱的不自由。毫无悬念,板上钉钉的第二性。想及于此,便波涛怒吼起来。
但是理性会让我们归于平静,因为我们要接触现实,不能但与幻想和愤怒。这也是伍尔夫反复告诫听众的,打破我们的局限。所以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和五百英镑就是那么务实和迫切。
伍尔夫说:要学会通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现实的关系看人。读的时候并不明白,此刻写突然发现,这句话正是鼓励女性撇开现实对男性女性的需求,而从更本质的人与人的关系看待人。这样会撇掉工具人,思索人为何这样开口。不接受已成定局的束缚,是千百年来女性在反抗的起点。同时,伟大作品是人内心男性女性的调和,再也不要说李清照充满的《夏日绝句》充满男性气概。天生而有,不需要贴上男性才有光荣。君不见温庭筠的词里充满了女性的阴柔?
似乎水流又开始激荡,这并不是一本看上去喊了女权口号的书,她的思索如此深沉具体。我相信这本书里所提及的创作困境,对于男性作家也如此。“虽然衡量的过程可能是一种愉快的消遣,但却是一项最徒劳的事业,屈服于衡量者的规则,是一种最为卑躬屈膝的态度。”面对评论家的措辞,最有趣的态度便是蔑视。
莎翁剧作成为了经典,是时代的原因。我们理应追求更好的时代,不是一个之充斥定性评判的时代。如果16世纪女性觉醒,并争取了自己的平等自由,莎士比亚的妹妹也会成为优秀的剧作家。
“这一切都等着你去探索,攥紧你手中的火炬,首先照亮自己的灵魂,发现其中的深刻与肤浅、虚荣与慷慨,认清自己的意义,无论你美或平凡。”阅读与写作无疑是火炬的一支,想起某个冬天,在师大的西西弗看书的时候,抬头就能看见伍尔夫的画像,瘦弱忧郁,目光亦如炬。
莎士比亚有个妹妹,——读《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蒲公英点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莎士比亚有个妹妹——读《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是一篇演讲,但是却如此诗性,如果没有耐心,想急于知道结论,会觉得它凌乱。在备课的间隙,阅读变成放松的方式时,我不急于寻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