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的孤岛,向来是寓托现实的绝佳舞台;未沾俗尘的孩童,无疑是展示人性的最好演员。
在亲历了二战的残酷的作者戈尔丁眼中,人性显然是极脆弱之物。
流落荒岛的儿童们,没有大人管教,没有规则约束,也没有可期的未来。他们渐渐沦为一群野蛮人,只余主角拉尔夫一人带着尚存的理智,在书的结尾处,为纯真的终结和人心的黑暗而悲泣。
我想,作者并非想宣扬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也不想对成为野蛮人的杰克之流进行批判,而仅仅是在冷静地告诉读者,不要对人类的理性抱有幻想。它极度脆弱,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不稳定均衡状态,需要极强的毅力和努力将它维持在高处,而一旦略微偏离稳心,就将顺着坡道一路向下翻滚而去。
人性本无善恶,人性也不讲道德,人性唯有利己而已。
善恶与道德,不过是一种在人心中逐渐形成的约定,是为了维护长远利益从而使总体利益最大化的契约。
在没有约束的场景下,契约失去了效用,善与恶的定义本身已然崩坏。此时最大的善就是生存,最大的恶便是死亡。
文明还是野蛮,求救还是杀戮,遵循规则还是暴力至上,延迟满足还是及时行乐——拉尔夫与杰克,两个不同阵营的区别,并非在于孰善孰恶,而仅仅在于对待理性的态度。
书中数次提及拉尔夫“脑中的帘幕”,每每在他放弃思考时,便感到这帘幕缓缓飘动,而「这是他最害怕的事」。他不愿割舍理智,总能一次次的掀开这遮蔽理性的帘幕。
反观杰克,他在脸上画满掩盖本来面目的涂料,藏身面具之后,抛弃原本的杰克所拥有的理性,顺应动物本能,成为野蛮人首领。
保有理性难,而顺服于本能易。
理性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利益,而本能要的是即时即刻的满足。
当下的爽和快乐,当然很吸引人。疯狂和暴力就像书中那个腐臭的野猪头,对如密密层层的苍蝇般的乌合之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由约束的消亡而引发的理性的加速崩塌,便是人类悲剧的真相吧。
文末,如救世主般突然降临的海军军官,解救了拉尔夫。而这场救援,却要归功于野蛮人为追杀拉尔夫放的大火所造成的浓烟。军官仿佛来自文明世界,他望着「漂亮的巡洋舰」,可那也不过是成人世界里用于杀戮的「削尖了两头的木棍」罢了。成人穿着更漂亮的“文明”的外衣,内里包裹的却是同样的野蛮和疯狂。
——真是对理性的绝佳讽刺。
与世隔绝的孤岛,向来是寓托现实的绝佳舞台
shadow点评蝇王:与世隔绝的孤岛,向来是寓托现实的绝佳舞台;未沾俗尘的孩童,无疑是展示人性的最好演员。在亲历了二战的残酷的作者戈尔丁眼中,人性显然是极脆弱之物。流落荒岛的儿童们,没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