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坂杀人事件》
SM下没控制好的意外杀人。昂,难怪要安全词。
《心理测验》
成文年代1925年,可以想见,那时,心理学已经展露头角,做为敏察感很强的作者,又有好奇心,所以,在文中引入,作为正式断案的一种辅助。
心理测验当然会不准,因为人的心理、情绪不是规定的范式,很难完全套入一个模式,这也是蕗尾会被怀疑的原因,准备太充分,所以,现在有犯罪心理学,做为犯罪侧写,还是大有价值的。
只是,为什么要强调程序合法呢?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笠森因为有怀疑,决定使用自己擅长的心理测验,可以说是程序不合法,法官有审判权,没有调查权,可以从法律途径表示有疑点,不能以此自行调查。另外,明智钓鱼式执法,也是不能够认同的。不过,这是1925年成文的,可以作为警示。
《黑手组》
想就是那位书生。
家庭就不该有什么宗教,宗教是很私人的事。私人信仰就好,不可成为教条框住自己又框住别人。
《幽灵》
所有的幽灵都是装神弄鬼,问心无愧或者不被道德约束者,这个法子没用。
《天花板上的散步者》
我是不是太冷感了,一点恐怖也没觉出来。不过,在那时,探案文探索来说,是走在前面的。想象力真是很重要的事,只不过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逻辑与证据链是很重要的。
《何者》
反战题材。为了躲避兵役,什么法子都想,一箭三雕。
只是,侦探探案就好?被冤枉者就让他坐牢??可能还是受限于那个年代。
《凶器》
现在这样的探案小说就经不起推敲了,看来,乱步先生真的是在实践,只不过,可能没有实际操作过。但是,在那时,不推敲的情况,也是可以看的。
《月亮与手套》
到底是月亮还是人心让人变得暴虐,问心。
说到办案手段,能影响心理,就是一种策略性胜利。最终,还是需要完整证据链,而不是单靠心理测评或犯罪侧写。
最后说一句,乱步个性孤僻,真的爱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