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孩怎么变坏了,而是坏人也有小时候

深井冰点评坏小孩:不是小孩怎么变坏了,而是坏人也有小时候。如果将《坏小孩》中的坏和小孩拆看来看,那么你也许会觉得这本小说其实也没什么的,充其量就是普通的推理小说普通的看。但一切妙就妙

不是小孩怎么变坏了,而是坏人也有小时候。
如果将《坏小孩》中的坏和小孩拆看来看,那么你也许会觉得这本小说其实也没什么的,充其量就是普通的推理小说普通的看。但一切妙就妙在小孩与坏的结合,同时还是一个人人眼中的好孩子与坏的结合。
很多人在书中评论说本书有东野圭吾《白夜行》的影子,诚然《白夜行》中所讲的故事是从男主和女主小时候开始的,并且也花了大量篇幅来描写男主与女主的童年时的不幸遭遇,例如雪穗小时候的境遇和普普在孤儿院的遭遇就有几分相似。但其实我认为从根本上讲这两部作品并不像。亮司与雪穗的羁绊并不像朱朝阳和普普,同时这两部作品的主旨也多有不同。在我看来,本书更像是东野圭吾《恶意》与《幻夜》的合体。
在《恶意》中,作家日高邦彦被杀之后,负责侦破此案的加贺恭一郎很快就根据现场发现的烟头以及同为作家的死者好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确定野野口修就是凶手,然而加贺发现野野口修的口供有几处故意疏漏的地方而且野野口修始终不肯透露作案动机,只求速死。通过野野口修留下的细微线索,加贺发现原来野野口修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日高发现好友与妻子初美有暧昧关系并以此为要挟强迫野野口修成为自己的影子写手,从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此时野野口修身患不治之症,他忍辱负重为了维护已经过世的初美的名誉隐瞒了杀害日高的动机。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其实野野口修是一个自我意识过剩的人,从小就有怀才不遇的情绪。善良的日高邦彦一直把他当作好朋友,并帮他走上作家的道路。但野野口修却一直嫉妒待人友善招人喜爱的日高。野野口修在知道日高邦彦的文学成就时,对自己的渺小心有不甘。没有实现作家梦,加上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这种复杂心理很快又将嫉妒转化为仇恨,这种恨意不断膨胀,引发了杀害日高的恶果。
对于野野口修来说,光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杀人,但这也不够,还要诛心。所以野野口修利用自己的手记引导并骗取了警察加贺的信任,自导自演了他才是“受害者”的这一幕。想想这手记的方式是不是和朱朝阳的日记很像呢?但其实,在《恶意》中,最具诱导的并非野野口修的手记,而是他一开始对加贺说:日高杀死了领居家的猫。
这个看似与案情毫无关系的情节,却给加贺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以至于所有的误导可以顺利实施。而对比《坏小孩》中的朱朝阳,他所做的这一切,能够迷惑所有人,靠得并非周密的计划、严谨的执行,而是他孩子的身份。同时这个身份在他身上还要加上无数光环:年纪第一、爱好学习、听话懂事、严格自律。同时还有离异家庭的同情光环。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才是他所有计划得以实施的根基,一个好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一个能杀邻居家猫的人怎么会是好人。
就像书中的那句话:“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我们当然知道以貌取人是不对的,但学习好的孩子难道会有坏心眼?长相甜美的女人难道不善良?沉默寡言的男性难道不是老实人?穿着暴露的怎么可能不是骚货?巧舌如簧的怎么可能不是渣男?我们心里想着:“不要,停!”嘴上却喊着:“不要停!”
当然,朱朝阳和野野口修并不是十分相像,因为野野口修处于嫉妒,为什么别人过上了自己求而不得的生活。当日高邦彦的文学成就越来越大时,野野口修的嫉妒与恨意就愈加膨胀,最后做出了杀人并窃取日高邦彦成就的行为。日高不求回报的善和野野口修心胸狭隘的恶无形之中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展现出人性善恶的因果关系。而朱朝阳不同,他更像《幻夜》中的女主。
在《幻夜》中,一场地震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当然也包括男主水原雅也,他借乱杀死了自己的舅舅,但却被神秘女子当场目击。由此男主与女主的羁绊命运也就此开始了,她答应为水原终生保守秘密。他们相偕前往东京,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从此再无一丝太阳的无边幻夜:凡是接近过她的人,都遭逢厄运;凡是触碰过她过去的人,都不知所踪。当然,最后水原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不觉得这很像是朱朝阳和普普吗?只不过是男女人设的互换而已。对于朱朝阳来说,所有触碰他秘密的人,都要永久的沉默,他们不可以再有发声的机会。
在《幻夜》中的女主是一个为欲望而活的人,她没有爱,没有道德,没有情理纲常的亏欠;只有一个又一个追逐的目标,以及为追逐目标而一一扫去的如蝼蚁般的羁绊。那么朱朝阳呢?和《幻夜》中的女主比起来,他似乎还是稚嫩了许多,很多看过《幻夜》的人也一定会觉得他们并不是一类人。但其实他们的底层特性都一样:他和她都只爱自己。
当朱朝阳知道普普喜欢自己的时候,他是高兴的,但他的高兴是因为发现自己竟然会被女孩子喜欢,这是他在学校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书中不难发现,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自己出发考虑的。书中多次提到过,朱朝阳深知自己未成年人身份的优势,但他还是要将这一切都假手他人,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形象受损,他在母亲眼里永远是个争气的好孩子。如果用一句数学用语来表达,朱朝阳心里有且只有他自己。于是,抢了他父亲的小婊子该去死;被自己抓住把柄的张东升活该被利用;让自己失望的亲生父亲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最后就算是爱自己的普普,既然你爱我,为什么不能为我去死呢?
表面上看是坏孩子的普普,她却会为朱朝阳打抱不平。她会认为有些人即便伤了自己,但也不该去杀对方。在大家认为一切都结束之后,她会对张东升的示好表示出自己的友好(虽然张东升只是逢场作戏)。她的好与坏,其实取决于周围人如何对待她,然而最具讽刺的地方也在此,她先动了情,结果她输了;她又动了善,结果她死了。
最后毫发无伤的人,是眼里只有目标、脑中只有计划、心中只有自己的朱朝阳。当他最后抱着普普的尸体痛苦时,他伤心的是普普的离去,还是普普离去后从此又将陷入孤单的自己?
鳄鱼的眼泪为谁而流呢?

书评

粘稠燠热,潮湿近乎野蛮的雨

2020-11-22 14:03:02

书评

电视剧花了三天时间追完,书也用最快的时间看完

2020-11-22 1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