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归根结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这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探究的有趣问题。这两种感情发展到极致时,都意味着亲密无间,心灵相通,使一方依附于另一方,以获取情感与精神生活所需的食粮。一旦爱恋或憎恶的对象不存在了,无论是热情似火的爱人还是恨入骨髓的仇人,都会倍感孤独凄凉。因此,从哲学角度考虑,爱与恨在本质上似乎是相同的,只是爱碰巧笼罩着天国的光辉,恨则碰巧散发着朦胧可怖的微光。
全书四个核心人物,魔鬼般的医生,虚伪懦弱的牧师,隐忍坚强的海斯特,天使般的精灵小珀尔。三个成年人皆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牧师——这一受人敬仰身带光环,作为上帝派来世间的使者。本应解救世间一切身陷不幸命运摆弄,罪孽深重的灵魂。而阿瑟·丁梅斯代尔,却因一时激情做出了无法被自己的宗教和信仰所原谅的事情。尽管七年中祈祷忏悔,斋戒守夜。但是仍无法逃避思想的折磨和上帝与魔鬼的监视,一日不坦白自己的罪行,便无法解脱和得到宽恕。老罗杰·奇林沃斯原本是一个学识渊博,善良温和之人。却在被自己的妻子背叛后,摇身一变为魔鬼撒旦的化身。在牧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打着医生的幌子,冠冕堂皇的以受教区教民们为更好的医治牧师之托,潜伏到他身边。暗中苟且窥视牧师心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并不时的暗示和警醒牧师自身的罪孽深重。以此达到折磨和报复的目的。而牧师始终不知道与自己在同一屋檐下,不断接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人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医生将阴魂不散的追随他到天涯海角,极尽所能地复仇,至死方休。而在阳光所能照耀到的所有土地中,只有一个地方——七年前海斯特佩戴红字和幼小孩童一起被世人唾弃羞辱放逐的行刑台,不被医生所掌控。可能是死亡,也只有死亡,能在通往新耶路撒冷的途中解救早已坠入深渊中的牧师。海斯特·白兰在从佩戴上红字的那一刻起,便已不属于这个世界。红字赋予了她看透这世间一切虚伪肮脏的能力。虽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但是她坚强勇敢的反抗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挑战当局政权,蔑视世俗的观念。但是仍无法拜托封建思想的束缚与禁锢,以至多年后仍回到这片罪恶之地自我救赎。小珀尔则是罪恶耻辱与神圣爱情的矛盾结合体。她如精灵一般,被海斯特寄予希望的光芒,同时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在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狂野,似乎可以打破这世界上所有的规则。她的成长既带给海斯特温暖的爱,也让海斯特时时刻刻牢记胸前的红字。她天真纯洁的发问,总是映衬出牧师的虚伪和医生的邪恶。
本书的作者纳撒尼尔·霍桑认为世人皆有罪,而珀尔代表着他的希望和对美好理想的寄托。全书内容很沉重,那种来自灵魂的拷问,深藏于人类内心的丑恶。作者以第三人称视角,向读者鲜血淋漓地一一展示,读下来真的让人很压抑。虚伪和恶的极致,让人遍体生寒,犹如来自深渊中魔鬼的凝视。有时候想想,人类的思想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同时也觉得西方建立天堂地狱和东方建立神佛阴间的一切论说和体系的人真的很厉害。通过向人们讲述天国的美好,地狱的恐怖,利用人性趋向于美好事物和恐惧鬼魂的弱点。来控制人的思想,甚至“愚”民,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当然这一方式,纵观历史,当权者也同样屡试不爽。无所谓人是否需要信仰,也许各有好处。就本书而言,可以让我们吸取的教训,借用书中总结的一句话:“诚实!诚实!诚实!向世界袒露你的真面目吧。就算不公布最卑劣的罪行,也要表现出少许迹象,好让人们据此推断!”
爱与恨,归根结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啦鈎ギ上ぃ銱点评红字:爱与恨,归根结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这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探究的有趣问题。这两种感情发展到极致时,都意味着亲密无间,心灵相通,使一方依附于另一方,以获取情感与精神生活所需的食粮。